奔驰女车主维权的事情发酵到现在,看到一些人还在讨论奔驰公关的问题。
这类涉及到产品质量、销售欺诈的事,在央媒都已经点名的情况下,公关能做的,基本也就是「背锅」吧。(直到今天看到了这对秀恩爱方法 !)
但是潜意识里,人们又盼望企业通过公关能做点什么来表态。
这种时候的公关,不能再像以前一样,甩给公关部发布一些格式规范的声明加盖公章,而应该是企业高层给出可见的回应和举措。(刚刚结束的第四届《年味》摄影大赛)
因为在一件错事面前,消费者永远都会有的心理是——希望你当大人的做错就要认,挨打要立正,像个爷们一样。
只是奔驰总部在德国,等到消息再反馈到那边,层层流程决策加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事情早已经发酵开了。
而对舆论来说,让舆论沸腾的点,往往概括起来就是给品牌身上打上很简单的标签。(这段时间的阴雨天 在朋友圈被吐槽无数次)
比如在这起事件里,就是「奔驰漏油」「店大欺客」「乱收服务费」。
很残忍的是,舆论其实并不关心这件事是错在厂家,还是错在经销商。(孩子新学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)
人们也并不是乐于见到一个大品牌的倒下,而是都会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,想看到一个大人物八卦/倒霉的心理。
消解这样的印象标签,奔驰一方面估计要重建自己的经销商体系。
然后另一方面,可以考虑把中国市场的公关乃至品牌的决策,彻底交给本土团队了。(黑白色为主基调时尚家里装修)
再结合过去一段时间里,DG辱华、zara广告片亚洲模特选择这类的舆论风波来看,其他的外资品牌,也有必要从这些事情上,去反思自己的公关/品牌决策体系,是不是需要重建。
因为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危机公关,在互联网上,是 24 小时的。(这么点面积的房子挤出两个卫生间美爆了!)
而面对这样的事件,品牌以新闻直播的方式,在自己的官方渠道更新事情的进展,也可以考虑一下了。
现在的中国消费者,可能钱多,但人真不傻。
然后,其实他们也包容、善良,喜欢看到一个品牌/一个人重新开始的故事。(阳台融入客厅,空间显得特别宽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