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看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,看唐代周昉的《簪花仕女图》,看五代周文矩的《宫中图》……花鸟、小动物只是被借来渲染画面,和山石树木一样,服务于人物主题。(国画培训班)
直到五代及入宋之后,经过黄筌、黄居寀父子及崔白等画家的努力,以花鸟为主题的绘画,终于也成了主流。待到宋徽宗主政的时期,可以说,中国的花鸟画,进入了黄金时代。(国画着色)
宋初期:黄居寀《山鹧棘雀图》(少儿国画入门)
黄居寀《山鹧棘雀图》
“黄家富贵”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中的一个流派,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,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。(学国画)
《山鹧棘雀图》,山、石、鸟、树给人的感觉还是静态的,即便是天上飞的鸟,也很安静,好像是被图钉钉在上面的标本,缺乏动感。同样,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也是安静的。(国画名词)
宋中期:崔白《双喜图》
崔白《双喜图》
但是到了北宋中期,崔白的《双喜图》就变得十分生动。一只兔子跑过来,突然听到一只喜鹊对它“嘎嘎嘎”地狂叫。兔子回头一看,原来喜鹊正在表达抗议。一只还不够,它旁边的同伴也跟着声援,团结起来抵抗“外敌”。细看树叶被风吹动,朝一个方向打。地面上的草,也从左往右摆动,栩栩如生,动感十足。(品评标准)
宋晚期:宋徽宗《芙蓉锦鸡图》(名词)
宋徽宗《芙蓉锦鸡图》
两只蝴蝶翩翩飞舞,这只锦鸡正用眼睛死死地盯着这两只蝴蝶,花枝好像被锦鸡轻轻发颤,惟妙惟肖。使画面灵动起来,还有一个秘籍,就是S型构图,整个画面豁然灵动起来。(少儿国画)
360度全能艺术天才宋徽宗
宋徽宗赵佶的大名大家已经熟悉了,我国最著名的美协、书协主席,除了皇帝没当好,别的都可圈可点。他自幼爱好广泛,笔墨、金石、收藏、射骑、蹴鞠……无一不爱。(学习国画)
宋徽宗全身照
他的书法富贵劲挺,即著名的“瘦金体”;他的诗词意境优雅,诗书合璧,千古一绝。(人物画的技法)
宋徽宗《闰中秋月帖》
宋徽宗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一座高峰,尤其是花鸟画是达到了极致。宋徽宗流传于世的,且确定为他亲笔所作的作品非常少,仅仅有十余件。(工笔人物画技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,就是宋徽宗这十几幅真迹中的一张,也是他存世花鸟画中尺寸最大的一幅,无比珍贵。(兰花的画法)
纸本水墨, 纵:27.5cm,横:525cm
《写生珍禽图》是水墨的纸本手卷,对景写生、笔调朴质,无论禽鸟、花草均形神兼备。全卷长近6米,描绘了画眉、喜鹊、戴胜、斑鸠等不同种类的珍禽。(月季花的画法)
跟照相机拍得一样逼真
鲁文忠在《极品的故事》中说, “宋徽宗工画山水、人物和花鸟,以花鸟成就最高。他重视写生,体物入微,以精工逼真著称。相传他用生漆点鸟睛,乌黑光亮,尤见生动。”(重彩人物画的技法)
仔细来看看徽宗的《写生珍禽图》,笔法细腻,栩栩如生,相距近千年之后,今天的摄影师们,将它们再次一一拍了下来,大家看图对照吧。(花草画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:灰喜鹊(张大千谈人物画技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:太平鸟(国画专业术语)
《写生珍禽图》:珠颈斑鸠(国画技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:领雀嘴鹎
魔术般的写实,如何做到的?(《布袋和尚》画法和步骤)
鸟、雀、花、枝……这些物体虽然很小,他却一样画出了世界的复杂性。宋徽宗有种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,对花鸟进行了科学、严谨的观察。(《寿星》画法和步骤)
宋徽宗《梅花绣眼图页》
据说有一次,宋徽宗看到宫中饲养的孔雀在挂满了果实的荔枝树下散步,就赶快让画师们画下来,其中有几幅画的是孔雀登上藤墩。然而没有一个人画的合他心意。(《贵妃醉饮图》画法和步骤)
宋徽宗道破原因,原来“孔雀登墩,先抬左腿”,而大家都画成抬右腿了。这段逸事也从侧面说明,宋徽宗在观察绘画对象时,是多么细致入微!(人物画墨法解析)
《红梅孔雀图》,宋
他就这样专注于花卉、禽鸟的写生,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,中国的学者称之为“格物致知的精神”,西方学者则称之为“魔术般的写实主义”。(山水画技法解释)
《写生珍禽图》:熏风鸟语(山水画用墨技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:日笑花蕣(山水画用墨方法)
《写生珍禽图》:碧玉双栖
《写生珍禽图》:淇园风暖
宋徽宗在《宣和画谱》中说,与自然界的花鸟禽畜建立关系的是人的观念和情绪。——这代表了中国的正统绘画观。宋徽宗对画家的要求并不是画院的现实主义风格。他对浅显直白的回避和对理念的玩味,在某种程度上和文人画有些相近。(松树的画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