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本花卉中,春有紫藤,夏有凌霄,都具有一种宏大的气势。藤如虬龙疾走,叶密如屏,花色花形俱佳,最为人称道。而凌霄花硕大,色彩鲜红,别有一番韵味。(国画培训)
李时珍说它“附本而上,高达数丈,故日凌霄”。它是我国一个古老的物种,原。产长江流域及华北一带,喜阳,好温熙湿润。它的花初开于六月,七月最盛,为炎夏增添一道美丽风景。(近代工笔花鸟大师临本方法)
凌霄古名陵茗或茗,“茗之华,芸其黄矣”(《诗经·小雅》);“防有鹊巢,有旨茗,谁伺予美,心焉切切”(《诗经·陈风》)。(没骨花鸟技法之,没骨花卉画法)
古往今来,画凌霄花的画家甚多,或工或写,各有千秋。就我个人而言,独拜服潘天寿先生所作的凌霄花图。他的画最大特点是构图奇特。他善于截取整株藤的一个极小的部分,一二朵花,几截虬藤,再加上几片叶子,下不见根,上不见头,是一种“空中”的截取,颇合“凌霄”之意。他用焦浓墨写藤;以淡墨涂叶,浓墨勾含筋;以淡曙红涂出花瓣,以浓曙红勾花纹;再在适当位置写一个“寿”字,铃一名章。气势既大,笔墨却省,确实不同凡响。(中国绘画都有什么特点)
古人往往借凌霄以抒胸臆,歌颂它有凌云之志,不甘卑下:“披云似有凌霄志”(宋·贾昌朝《凌霄花》);“古来豪杰人少知,昂霄耸壑宁自期’;(宋·陆游《凌霄花》):“藤花之可敬者,莫如凌霄”(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》)。(国画中的用色技巧与调配表)
因凌霄花“未有不依木而生者”(《老学庵笔记》),缺少一种自立性,“一旦树推倒,独立暂飘摇。.…朝为拂云花,暮为委地樵。寄言立身者,勿学柔弱苗”(唐白居易《有木名凌霄》)。这真是警醒之语。做人立世,若倚仗他人,则悲剧之命运英能幸免。(写意花鸟画的麻雀画法)
这种依附性,因弱而必依,则可悲,因心怀异志,攀附而不择手段,则可耻。《柳轩杂识》称:“凌霄花为势客。”趋炎附势,曲意逢迎,谁不唾弃?!古人以此而为题旨,有许多精妙之作:
直饶枝干凌需去,
独有根源与地平。
不道花依他树发,
强攀红日斗妍明。
一宋·杨绘《凌霄花》(国画母鸡每一频的画法教程)
枝牵蔓转叶纷纷,
数朵嫣红学出群。
盘石托根君莫笑,
只言身自致青云。
一明·王世员《凌赏》(写意花鸟画的画法)
面“扬州八怪”之一的金农,在一首题画诗中,笔墨淋滴地借凌管花写出了一个势利客的丑态和可耻下场:(中国画兔子的绘画技法)
凌需花,挂青松。
上天梯,路可通。
仿佛十五女儿扶阿翁,
长袖善奔生回风。
花嫩容,松龙钟,
擅权雨露私相从,
人却看花不看松。
转眼大雪大如掌,
花姜枝枯谁共赏,
松之青青青不休,
三百岁寿春复秋(浅析中画绘画的中的留白意思 )
看过些文章,还会看: